摘要:作者:张永群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里,一名清华毕业的男子张昆玮征婚的消息上了热搜,热搜标题叫做“#男子月薪5万征婚被骂过于自信#”。“教竞赛,写程序,月入五万,每天依然是从早忙到晚,不过比从前在谷歌写C++,做大数据的时候轻松多了。官方职业依...
作者:张永群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里,一名清华毕业的男子张昆玮征婚的消息上了热搜,热搜标题叫做“#男子月薪5万征婚被骂过于自信#”。
“教竞赛,写程序,月入五万,每天依然是从早忙到晚,不过比从前在谷歌写C++,做大数据的时候轻松多了。官方职业依然是在家乡一个不知名的二本教书。”“对姑娘的要求:愿意在山西太原晋中一带发展。”
通篇看下来,张昆玮这则征婚帖写得并不浮夸,对女性也没有提出太多具象的要求,算得上诚恳。毕业于清华“姚班”、如今月入5万、曾在谷歌工作、职业是大学老师,这样的条件在不止放在当地,就算放在一二线城市,也称得上优秀。但在互联网婚恋市场上,一名男性有没有竞争力,外貌或许是避不开的一环。在评论区中,攻击他的人也多集中在外形条件上:“油腻”“矮丑挫”“连普信男都算不上,精神贫瘠”。
“普信男”是网络上对于“普通且自信的男性”的简称,要看到这里的“自信”指的是自以为是、随意对别人指指点点的“迷之自信”,而张昆玮在征婚帖中显然没有表露出这样的特点。而随着帖子热度上升,他的其它信息也被扒出来,高中拿过山西省数学联赛和物理联赛的一等奖、高二暑假拿到了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的金牌、先后在摩根大通和谷歌工作,甚至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算法,这样的经历也实在算不上“普通”。
被群嘲的张昆玮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问题出在他的高学历高收入和偏胖的外貌让网友找到了兴奋点。在公共互联网平台上征婚,不仅仅是征一个对象那么简单,征婚者所罗列的个人条件也都随之成了被凝视、被讨论、被消费的素材。发带照片的征婚帖尤其要有勇气,因为随时可能收到关于外貌长相的人身攻击。“围观群众”一哄而上,有时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促进棘手事件的解决,但有时同样可以汇聚成一股非理性的洪流,形成对当事人的强力围剿。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在跟帖里看到了男性和女性网友对性别、婚姻、个人发展、金钱等很多方面的讨论,但很多讨论仍旧没有逃开互联网非理性舆论的沉疴痼疾。简单粗暴地归因,动辄对个人进行标签式的评价,把偶然出现的个体当作一类网络情绪的靶子,进行狂风骤雨地批判,让一件小事变成了全网热度的事件,连热搜都是因“被骂”而登上。
互联网上发言成本很低,在舆论空间里,我们常常面临着“表达欲望”与“表达非理性”的矛盾。在情绪先行的后真相时代,许多讨论言辞激烈,逐渐模糊问题的焦点,以至于很多事件到最后都会出现反转。在讨论中,群体意见容易极化,不同观点之间也很难形成良性互动。
在热搜下,网络暴力是尤其需要警惕和批判的。像这则征婚帖,以牺牲个人的方式制造出热点并不可取,张昆玮也并不活该就要遭受无端的人身攻击。可能这个热搜很快就会散去,但互联网上从来不缺热点,面对下个热搜,希望更多人在围观时多一些善意和理性。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