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临朐以“崮”为名的村庄

时间:2023-01-31 22:22:10 | 浏览:1391

临朐以“崮”为名的村庄作者 | 傅佩超崮,本是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近期,在参审镇(街、园、区)组织机构史时,发现诸多有趣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一看到“崮”,并非全指山,而是有些也指村庄;有些以崮为参照物,连缀一个方向,也不全指方位,而是有

临朐以“崮”为名的村庄

作者 | 傅佩超

崮,本是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近期,在参审镇(街、园、区)组织机构史时,发现诸多有趣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一看到“崮”,并非全指山,而是有些也指村庄;有些以崮为参照物,连缀一个方向,也不全指方位,而是有些也指村庄;还有的村名虽带“崮”字,但却与“崮”无涉。兹借拟完成今年县政协《临朐的崮》征文任务机会,逐一介绍于下,以飨读者。

老崖崮

位于县城南 15 千米、冶源街道驻地西 1.2 千米处。东连迟家庄,西邻栗沟村、石湾崖村、葛拉村,东南界宫家坡村,西北与井头村接壤。冶(源)、平(安峪)公路横穿村中,东距冶源西环路 200 米,交通便利。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苗氏自山西省大同市迁入,与殷氏、明氏等土著居民共同立村。因村西小龙门石崖上有洞窟,得名老崖窟,亦名老崖谷。又因村边虎头山山顶平兀,清代改称老崖崮至今。因其历史上以缺水村闻名,故又有“老崖枯” 和“ 老牛哭”之称。

老崖崮红丝石、红丝砚久负盛名。此石产于村北壮山,俗称长山子。邑进士冯瑗,于开原兵备道参政任请辞还乡,村石刻“轰雷溅雪”传为其所书,至今赫然。

寨子崮 南寨子崮 北寨子崮

位于县城西南 13 千米处,距城关街道办事处驻地 14 千米,著名风景区石门坊南侧。东与大谭马庄相邻,东南与治源街道福山集村隔石门水库毗连,南与五井镇大楼村以太平崮山脉为界,西、北两面与傅家峪村接壤。

明朝立村,因村北山头崮顶设有古寨,得名寨子崮。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高氏中清为避水患,从利津县大高家村托宗友来太平崮之阴,开荒立居。乾隆五十八年(1793),赵氏从邻村西赵家庄迁来垦荒定居。乾隆五十一年(1786),杨氏一支从山东临淄迁入。乾隆年间,杨氏自临淄太平庄迁居于此。清末,高氏一支从邻村高家庄迁入,谭氏从傅家峪迁至。民国初年,王氏从五井镇石峪村迁居。村内曾有樊、窦等氏居住,后不知所终,有樊家台子、窦家洼子等地名为据。

村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村民沿沟依山而居,分为南北两部分,故有“南寨子崮”(俗称南庄)、“北寨子崮”(俗称北庄)之称。南寨子崮曾称“董家溜子”。

村属石门坊风景区魁星楼景点,地处海拔 559 米的太平崮之巅,是省内外罕见的全石建筑群。原有六庙三楼,现存五座,自西向东依次是:泰山行宫、文昌阁、魁星楼、药王庙、逄山祠。同建庙所立的石碑、人造日池、月池等浑然一体,成为石门坊景区重要景观。

村西东楼子顶山腰处有一山泉曰“灰泉子”。传说五代柴王爷路过此地,开灶煮饭,饭后火熄,便有一股清泉从崖缝涌出,遂有“灰”名。泉水终年不断。昔日,有人慕名来取“神水”治病。村东有清朝光绪年间所立的禁赌碑一块,碑高 1.45 米,宽 0.67 米。据传,昔年村东有神庙,老松古槐,遮天蔽日,此倚石崖,背风向阳,夏可乘凉,冬宜曝身取暖,南望太平崮,风景幽雅。也是旧时临朐通博山的必经地之一,为往来商旅行人的憩息聚处。此处又与石门坊山颇近,每逢山火香会,博徒恶少,游山之余,便于此就赌。久之,就此营生,置石为桌,备设赌具,成为露天赌场,故为“石牌”(赌博俗称看牌)之名,錾刻于北崖石壁上。因赌博有害百姓生计,危及社会安定,嗜赌者昼夜拼赌,家业输尽,鬻妻卖子,无法还债,被逼走上行劫、强抢之路,使百姓不得安宁。光绪三十年(1904),知县张世卿严禁赌博,为害已久的石牌赌场亦被取缔,百姓称快,遂捐资立碑于此。碑文有“近有不肖之徒,不务正业,专业赌博营生,引类呼朋,毫无顾忌……废时失业,言之殊堪,痛恨。自示之后,倘有不法之徒,不遵禁约,仍复前辙,一经拿获或告发,定从严究办。”石门坊重新开发后,村民觅得此碑,运回原处,使其重新复立。中央电视台于 2004 年对此碑来历进行专访。

丹崮 下丹崮 上丹崮

丹崮村,是个行政村。位于县城西南 33 千米、寺头镇政府驻地南 5 千米处。明永乐年间(1403 ~ 1424),孙氏自今五井镇天井村迁此,因处丹崮山下,取名丹崮。其由上丹崮、下丹崮、担杖沟 3 个自然村组成。上丹崮居中,聚落于丹崮山西北麓,东黄谷子、西黄谷子两山之间一条南北向深谷中。发源于丹崮山北麓的丹崮河,由南而北流经村内。民居沿河依山而建,形成东西两片。明朝前,此处即有鲁、田、吉等姓氏居住,后不知何时消失。下丹崮立村后以其地势称今名。下丹崮村与上丹崮村同处一条山谷中,位于丹崮河西岸。明永乐年间(1403 ~ 1424),冯氏自今冶源镇宋庄迁此立村,因处丹崮下方,以地势取名下丹崮。担杖沟村,曾名担箭沟,位于上丹崮东南 2.5 千米处,丹崮山北麓。清光绪年间(1875 ~ 1908),陈氏自今冶源镇界首村迁此。因山谷狭窄,取名担箭沟,后演为担杖沟。

清朝末年,即有刘连清教唱“周姑子”戏,组成业余周姑戏班。鼎盛时期达 15 人,服装、道具 30 余箱,能演出《京郎寻父》《北平府》《宝莲灯》《八郎探母》等 34 块剧目。1966 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戏装、道具被付之一炬,周姑戏在这一带也销声匿迹。

崮山

位于县城南 20 千米、寺头镇政府驻地东北 10 千米处,崮山东南麓,弥河西岸。聚落于东西向山沟中,依山而建,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北与冶源镇河南村隔山而居,东北与虎崖村阡陌相连,东南与桥沟村隔河相望,南距瑞庄村1千米之遥,西与岭子村一山之隔。村南 0.5 千米处群山环抱之中,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邑内古刹悬泉寺。明代成化年间(1465 ~ 1487),姚氏立村,因处崮山之阳,而以山名为村名。后姚氏衰微。明天启年间(1621 ~ 1627),程氏自桃花村迁入,经繁衍生息,人丁昌盛,一度曾名程家庄。时人亦称孤山、姑山,后姓氏逐增,程家庄之称日微,而由孤山、姑山演为今名。

村南悬泉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是邑内较早的禅林之一。建有东、南两座山门,两幢元代石碑伫立于东山门之内。原有两进大殿,两厢房和石楼 1 座。后殿前两株银杏树,胸径 1 米,高耸碧空。寺后峭壁百尺,崖根紫藤数株如虬龙蜿蜒攀壁而上。崖壁间,山坡处遍布苍松翠柏,山风过处松涛阵阵。寺西一片竹林约 1.5 亩。峭壁间一岩石探出,石下清泉滴沥,故曰“悬泉”。泉水汇成一股清流沿西厢房前流出寺外。泉上,原有凉亭,飞檐翘角,亭中立一石碣,由清代咸丰间临朐县知事朱源撰文,历述山寺之美。可惜凉亭、大殿、石楼均毁于失修和人为破坏,已不复存在,只有翠竹、苍松、悬泉任游人观赏。

村西崮山之巅有围子,周长 500 余米,高 5.5 米,底宽 2.2 米,顶宽 1.1 米,全石砌成。乃清代村民避匪之所。有东西两门,4 面 4 座炮台,炮台间设有分布均匀的垛口,围墙内有 20 余间石屋之遗址。

太平崮

太平崮村,是县内最年轻的以“崮”为名的行政村。位于县城西南13千米,五井镇政府驻地北4千米处,于2010年5月成立。办公驻地在大楼村,辖大楼、泉水崖、杨家窝3个自然村。

大楼村,位于太平崮东侧,东与冶源街道小楼村、老庄子村毗邻,南与前朱音村、后朱音村隔沟相望,西与杨家窝村接壤,北界城关街道寨子崮村。村东原有石桥名朱旺桥,村亦名朱旺庄。明万历年间,进士傅国在村中建起五层楼,远近彰显,久之,大楼之名取代朱旺庄,沿称至今。

泉水崖,东、北分别与冶源街道小楼村、石灰窑村毗邻,西北界大楼村,南与五井煤矿隔沟相望。因东、南、北三面环沟,沟边为土崖,早年南沟西崖下有泉水长流,故名泉子崖。因与县内多处村庄同名,1989年遂改成泉水崖。

杨家窝, 东界大楼村,南与后朱音村隔沟相望,北与城关街道寨子崮村毗邻。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杨氏自莱阳县吕瞳村迁居,取名杨家庄。因村北石岭横亘,其南地势隆起,村处低洼,后更名杨家洼,又改成杨家窠,后演变为杨家窝。因属原五井煤矿采空区,2019年10月,全村整体搬迁至五井莲花山之阳,镇政府办公区东侧。

大楼村明代杰出人物傅应兆,字廷聘,号南溪,进士傅国祖,明嘉靖贡生。任陕西平凉府训导,为人耿介,不附权贵。后致仕,家居 30 年,卒后配祀平凉名宦祠。其父增,贡生,曾任赵州学正。刘七、齐彦文之乱祸及临朐,增收养无家可归子女于太平崮,贼去后,访其族人归还之。傅汝祚,字子延,自号槛亭,傅国父。幼年随父至平凉任所,15 岁归家,读书仰天山、李召诸寺。为人有气节,至傅国显,授奉政大夫,却无意仕途,将财产让与兄弟,结庐三一山,以教授自给,足不至城府。傅国(1576—1644),字鼎卿,号丹水,晚年号云黄山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初授河南通许知县,官至户部郎中。时辽东战乱,傅国奉命督饷,明军辽阳溃败,削官归里(《云黄别墅集》载:“壬戌丶癸亥间,幸圣恩予告赋归来”),徙居猫林沟云黄山下,建“凝远楼”,富藏书,广研读,潜心著述。著有《云黄集》《四书中注》《咸平阳秋》《春秋史驳》《紫蒙秘录》等,所著《昌国艅艎》为临朐第一部私修县志。

村中原傅国所建五层石楼,皆为石块砌成,条石雕凿精细,结构严谨,堪称古建一绝。傅国归里后,书焚楼毁。1972 年,村用残存石料修建水渠。楼前一株明槐尚存,树高 15 米,干径 1.5 米,围 4.5 米,老干低垂,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大崮东

位于县城南 38 千米处,西北距寺头镇政府驻地 18 千米。弥河西岸、冕崮山东麓,石(家河)白(沙)公路从村东穿过。聚落西高东低,呈长方形,南北长 780 米,东西宽 258 米。北与崔册村相接,南与小崮东相邻,西与李家庄相连,东与祥高峪隔弥河相望。北宋时期,村西有藩王王庄。宋嘉祐年间(1056~1063)藩王因故遭谴,王庄人员迁回汴梁,时有张、杨、刘、郎、曹、方6姓留居此地。因处冕崮山东侧,取名崮东村。明嘉靖年间(1522 ~ 1566),韩氏自今城关街道西郡村迁此定居,因朱氏在村南 1 千米处立村,取名小崮东,崮东村遂习称为大崮东。

村处冶源至九山古道要冲。民国时期,即有多家店铺,如裕兴杂货店、李记药铺、刘记客店、东铺子等,为附近商贸经济活动中心。

小崮东

位于县城南 40 千米、寺头镇政府驻地东南 20 千米处。弥河由村东潺潺北去,石(家河)白(沙)公路从村中南北穿过,至村前折而向西。聚落呈 L 形。村南 3 千米是紫草岭沟村,北界大崮东村,西与冕崮前村毗连,东隔弥河、高山与犍峪村为邻。辖小崮东、紫草岭沟 2 个自然村。小崮东村,元代朱氏徙此立村。因处冕崮山东侧,北面有村名崮东,而取名小崮东。紫草岭沟村,东与九山镇梧桐栏村毗邻,南与九山镇响水崖村相近,西与九山镇大山东村一山之隔。清光绪末年(1908),何氏、张氏、刘氏先后率家人至此买山而居,分别散居于西沟、东沟及坡上等处,并因此处盛产紫草而名村。

冕崮山,位于村西、大崮东、冕崮前、李家庄 4 村交汇处,山如王冠,故名。山前峭壁如削,山后坡缓可攀,离崮顶半公里处有山门,青石砌成。清末,太平军北伐时,当地居民曾在山上建有围墙、石屋以避难。据上围子石碣记载,下围子曾被太平军攻破,现两处围子均已倒塌,为乱石一片。

村附近有春秋时期齐鲁古长城遗址,旁一山石极像古代身披铠甲、瞪目远视的戍边将军。

冕崮前

位于县城南 41 千米处,西北距寺头镇政府驻地20.5千米,弥河北岸,冕崮山之阳,故名冕崮前。石(家河)白(沙)公路由村前东西穿过。聚落北高南低,呈坡状,东西长 400 米,南北宽140米。辖冕崮前、青草洼2个自然村。冕崮前村,原处冕崮山西麓,龙头岭东侧,村名桃碾子。据堪舆家言:此地两岭夹持,后无靠山不宜立村,故迁今址。东邻小崮东村,西邻小山东村,北靠冕崮山,南临弥河。明万历年间(1573~1620),何氏自今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1945年前,为单姓村落,故有“冕崮前人——有的何(货)”之歇后语。青草洼村,位于冕崮山西麓,双崮子山之阳一条东北、西南向山沟中,因沟底宽阔,青草茂盛,地名青草洼。1918 年,何氏自冕崮前析居至此,以地名为村名,延续至今。

旧时村外古桑连片,高处岩桑成行,是方园十里八乡有名的养蚕村。村居山区,面积广阔,素有 17 条沟、18 道梁之说。牧区宽裕,自古至今,牛、羊饲养量大。

土崮堆

位于县城南43千米、九山镇政府驻地西北7千米处。东与兴华村接壤,西与涝婆河村相邻,南与申家庄村以山为界,北与九山林场双雀山林区相连。聚落西高东低,呈长方形。

明朝年间,李、张、侯3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因处土岭下,得名土埠墩。后演称今名。

土崮堆一带一直是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战争年代,村民积极为解放军送军粮、做军鞋、抬担架、送弹药等,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南麻战役、临朐战役、潍县战役、淮海战役等,都作出过贡献。

资料来源:《临朐村镇志略》《中共临朐县组织机构史》(待付梓稿)

2022年3月29日

傅佩超,冶源街道傅家李召村人,文史爱好者。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热水袋品牌网宠物医院大全网心理咨询网湖南旅游网家政保姆网暑假工招聘网办公文具品牌网安溪铁观音官网天天基金行情网生肖鼠运势网冯氏宝宝取名网徒步旅行网大健康项目网宋亚轩歌迷网卡西欧手表
贵阳交友相亲网-为贵阳用户提供最真实的同城男女交友、在线相亲交友、高端白领交友俱乐部等活动信息。找贵阳附近寂寞异性见面聊天来珍爱贵阳交友平台。同城交友、找女朋友、找男朋友、同城邂逅等贵阳交友信息,欢迎您使用贵阳相亲交友平台,最真实的全球华人征婚网和婚恋网。
贵阳交友相亲网 tiansiren.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