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16日消息,打着“寻找真爱”的幌子,伪装身份,结交女性,再一步步诱骗女性陷入博彩投资等陷阱,得手后拉黑失联……近日,涉珍爱网多起“杀猪盘”骗局,让被骗情骗财的女性走上维权之路,也引发公众对珍爱网审核缺位的质疑。所谓“杀猪盘”,主要是指通...
6月16日消息,打着“寻找真爱”的幌子,伪装身份,结交女性,再一步步诱骗女性陷入博彩投资等陷阱,得手后拉黑失联……
近日,涉珍爱网多起“杀猪盘”骗局,让被骗情骗财的女性走上维权之路,也引发公众对珍爱网审核缺位的质疑。
所谓“杀猪盘”,主要是指通过婚恋平台、社交软件等方式寻找潜在受害者,通过聊天发展感情取得信任,然后将受害者引入博彩、理财等诈骗平台进行充值,骗取受害者钱财的骗局。
实际上,珍爱网“杀猪盘”只是婚恋骗局的冰山一角。《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婚恋骗局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受骗者以女性居多。
受访专家建议,有婚恋需求的消费者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甄别能力;婚恋网站和交友平台须强化监管,确保客户信息真实、可靠、安全,净化网络交友环境,同时与相关部门加强信息认证,从源头遏制婚恋网站违规失信乱象,为“有情人”架设“鹊桥”。
婚恋骗局屡见不鲜,受骗者中女性居多
前不久,武汉警方公布了一起采取“杀猪盘”方式实施的诈骗案。
今年3月的某日上午,小芳正在玩陌陌,一个自称“相逢一笑”的男子主动申请加好友。对方自称姓黄,36岁,做装修生意,有房有车,经常出国。小芳心里一动,互加QQ,聊得很投机,很快在网上确立了情侣关系。之后,小芳一步步进入黄某圈套,开始玩博彩。尝到甜头后,小芳对黄某深信不疑,找父母和朋友借了36万元,往黄某提供的网址中充值。然而,在小芳赚了不少钱,准备提现时,她被平台拒绝了。小芳赶紧与黄某联系,不料对方已经销声匿迹,网址登录异常。小芳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早在2018年4月20日,济南市中区反诈骗中心、七贤派出所就接警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报警人张女士称,2018年4月13日上午,她在家玩手机时通过交友网站认识了一名叫“心在等待”的网友。该人自称是济南本地人,在深圳某科技公司担任工程师。经过交流,两人未见面就确立了恋爱关系。5天后,这名网友将自己在新葡京网站的账号以及密码告诉了张女士,让其帮助在此平台进行“重庆时时彩”投注的操作。后来,张女士共计赚了10万元。在取得张女士信任后,对方让张女士在新葡京网站注册账号进行“重庆时时彩”的投注操作。张女士先后向注册账户充值3次进行投注,3天内先后汇款8次,在账户提现时发现被骗,遂报案。
据记者了解,上述案例只是婚恋骗局的冰山一角。
来自陕西省的王丽(化名)今年32岁,经常被家里催婚。她曾于2016年注册了婚恋网站的账号,遇到了让她痛苦至今的男子。
“他叫刘军(化名),和别人不一样,他不和我提钱,很照顾我,和他聊天时我感觉很自然。”王丽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或许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刘军的疯狂追求,她对刘军产生了信任,最终答应了他的求婚。
但王丽没有想到,在他们准备婚房时,刘军的妻子找到了她。原来,刘军已有家庭,还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孩子。
“可我根本不知道他是一位已婚人士,婚恋网站的资料显示他是单身未婚,刘军也曾坚称没结过婚。”王丽对于刘军的欺骗和网站上的虚假信息痛苦不已。后来,刘军彻底消失了。
正在某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的李红(化名)也遇到过婚恋骗局。
2019年12月,李红在社交App探探上遇到一个头像比较帅气的男子,是她喜欢的类型。当对方询问是否可加微信好友时,李红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天后,李红发现,对方的头像照片可能不是他本人的。当她说出自己的疑惑后,对方回复称是别人用了他的照片。两个多月后,该男子向李红表白,李红同意了。今年4月,该男子称自己的手机丢了,没钱买手机,向李红借3000元买手机,并承诺一定会还给李红,而在李红借给他钱的第二天,他就把李红拉黑了。
“3000元对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是我近3个月的生活费。钱被骗了之后,我也不敢告诉父母。”李红说,从那时起,她就不敢相信别人了。
免责条款转嫁风险,疏于管理真实存疑
谈及婚恋骗局频发的原因,湖北瀛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显显说,一些人因轻信虚假信息,轻则被骗财,重则被骗色,更有甚者还因此搭上了性命。这些骗局频繁发生有几点原因:首先,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交际面窄、经济压力大、缺乏可信有效的联谊交友渠道,使得大量的单身男女具有“脱单”需求。
“其次,婚恋网站或交友平台疏于管理,导致虚假会员信息泛滥,使诈骗分子有机可乘;最后,我国现阶段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网络征婚诈骗的相关条款,比如注册会员维权的法律依据、婚恋网站或交友平台的责任承担与赔偿方式等,这导致用户在遭遇网络婚恋诈骗后,难有适用的法律予以维权,导致婚恋网站更加有恃无恐。”张显显说。
在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星水看来,婚恋网站和交友平台的内容几乎都是“免责条款”,将风险责任转移给消费者,所以消费者一旦遇到婚恋骗局,往往维权困难。但正因为婚恋网站或交友平台上很多用户的信息不完整和不真实,导致其他用户遇到诈骗时无法提供犯罪分子的信息,维权步履艰难,也无法向相关平台追责。
据张星水了解,许多婚恋网站和交友平台疏于管理,以盈利为目的,更有甚者,很多平台为了留住用户甚至以虚假信息吸引消费者,照片是假的,个人信息也是假的,从而导致虚假会员信息泛滥,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虽然现在许多婚恋交友平台的注册用户都提供了身份认证信息,但是在某些网站上,用户使用模糊和虚假信息依旧存在,有些甚至就是平台内部自己操作提供虚假信息以吸引、欺骗消费者。”
平台整肃刻不容缓,源头遏制违规失信
张星水说:“整肃婚恋交友平台、严格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制已经刻不容缓。对于实名上网和网络运营者的注册身份信息审核义务,法律对此有明确要求。”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违反本法相关规定,未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对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这一法律武器具有很强的强制力、震慑力,监管部门用好这一法律武器,就能倒逼婚恋网站增强自律意识,恪守严格审核的法律底线。”张星水说。
在张显显看来,婚恋网站对于用户注册所填写的信息负有审查义务。婚恋交友平台与用户之间属于居间合同关系,如果受害者由于相信婚恋网站中存在的虚假信息或者误导信息,并且与该网站的用户交往,遭遇骗婚或者遭受财产或人身损害时,应首先向侵权人索赔。
“如果索赔未果,婚恋网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履行居间合同里的居间人的义务,受害者也可以起诉婚恋交友平台。”张显显说。
张显显认为,婚恋交友网站应加强对注册用户的信息核查力度,利用大数据、平台担保等多种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违规失信行为发生的概率。可以考虑引入类似苹果ID账号认证的双重认证机制,未来与微信、支付宝等其他互联网平台共享用户数据资源。对于当前婚姻状况、收入等一些无法核实的信息,婚恋网站应该在显著位置进行告知,不能简单地通过“风险提示”来规避自身义务。
在张星水看来,婚恋平台一方面要强化监管,坚决查处严重违规失信行为,净化网络交友环境、促进整个婚恋网站行业进步;另一方面也要加大自身“软件”“硬件”投入,强化管理,加强网络诚信经营的制度建设,在保护客户隐私、做好安全防范的前提下,推行会员信息实名制,线上交流和线下监管齐头并进,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安全,从源头遏制婚恋网站违规失信乱象,为“有情人”架设“鹊桥”,促进婚恋网站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网络红娘不宜偏信,遇到侵害及时报警
那么,对于有婚恋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该如何预防遭遇婚恋交友骗局?
张星水对此建议道:有婚恋需求的消费者应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甄别能力,小心谨慎、理性消费。不能盲目相信网络上的“红娘”,一切以“缴纳费用”为前提的行为都应该特别小心。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包括工作地点与家庭住址。不要急于见面,在线上多花时间向对方提出问题,保留好证据,注意信息是否前后矛盾。
张显显也提到,一定要选择行业内商业信誉较好、用户门槛较高的网站进行注册。在婚恋交友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遇到大额消费时应冷静核对,向婚恋网络平台核查信息,切勿在双方未见面的情况下进行钱财支出。与婚恋对象见面时,应选择公共场所,并邀请家人、朋友陪同,遇到不法侵害时,应及时报警寻求帮助。
此外,张显显说:“仅靠平台一己之力完全杜绝婚恋诈骗还不太现实,解决婚恋网站诈骗问题需要多平台、跨行业共同努力。婚恋网站应与相关部门联合加强信息认证,比如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关可将公民的婚姻信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向网站提供。民政部可以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搭建全国统一的婚恋登记信息查询平台,保证婚恋网站和婚介服务机构能有效甄别客户婚姻状况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