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6年出生的小邵,今年32岁,在老家安徽的亲朋眼中,属于再不结婚就来不及的“老大难”型。“你相信么,春节七天假期,我被安排了五天的相亲,咖啡都喝伤了。”小邵苦笑着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每天他都要赴一场相亲的约会,正月初三那天更是一天...
1986年出生的小邵,今年32岁,在老家安徽的亲朋眼中,属于再不结婚就来不及的“老大难”型。“你相信么,春节七天假期,我被安排了五天的相亲,咖啡都喝伤了。”小邵苦笑着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每天他都要赴一场相亲的约会,正月初三那天更是一天两场,总计下来,5天见了6个女孩。(2月25日《中国新闻网》)
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感召下,加上传统相亲理念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总给人一种封建陈旧的感觉,所以相亲这一现象曾经有段时间比较沉寂,甚至在一些未踏及社会的年轻人心中会本能地拒绝相亲。之后,当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并面临婚姻抉择,而社会诱惑的增多同时也让婚姻的不确定性趋多,让人对婚姻心生畏惧,以及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变大,以至于年轻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谈恋爱,在这种种情形下,相亲又复归火爆。
尽管如今一说起“相亲”,其中掺杂着的意义更加让人五味杂陈,但亦不可否认,作为一种社交方式,相亲的本质意义并没有改变:没有谁的另一半会是上天安排好的,适合自己的那个他或她,都需要自己主动去发现、去寻找,而相亲则是其中一种可行的方式,它让人们在通往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上多了一次选择,有助于“单身贵族”遇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哪怕这种可能性并不高。
“5天相亲6次”则让相亲完全失去了这种原初的意义。此番走过场式的相亲,除了浪费彼此的时间和精力,然后在把咖啡喝吐的过程中,各自礼貌性地聊一下,基本上没有什么积极意义。试想,相亲到最后,连相亲对象的姓名、样貌都会记混,如此敷衍了事,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呢?仔细一想,又何尝不是对爱情和婚姻的亵渎呢?
被催婚、被逼婚确实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不过我觉得这个锅始终不该由父母或七大姑八大姨来背。毕竟,在“包办婚姻”已经扫进历史垃圾桶的情况下,家人再怎么催、再怎么逼,主动权还是在自己手上,自己的婚姻还是自己做主。若自己真的不想通过相亲这种渠道来寻找另一半,可以向父母吐露心迹、说清道明,免得父母操心。如果自己不反对相亲,则不妨秉着对自己婚姻、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本着对未来家庭生活的美好期待,认认真真地去相亲。须知,相亲也是一种能力,再不济,就算多认识一个朋友。(评论员刘孙恒)